项目到了关键节点,你自己的部分已经完成,却迟迟等不到搭档同事的产出。
催他,他说“马上”;不催他,就彻底没动静。你心里又急又气,是该自己上手替他做了,还是直接跟老板汇报?
直接插手,怕得罪人还累死自己;耐心引导,又怕浪费时间还没效果。到底该怎么办?
这就提供一套“先诊断,后行动”的实用方法,帮你搞清楚他“拖后腿”的真正原因,并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。
第一步:行动前,先诊断
在决定怎么做之前,你必须先搞清楚他为什么会这样。
不分青红皂白就插手或汇报,风险很高。因为“拖后腿”只是一个表面现象,背后的原因有很多种,不同的原因需要完全不同的处理方式。
你需要通过观察和沟通,冷静地判断他到底属于哪种情况。这决定了你下一步是该伸手拉一把,还是该划清界限。
第二步:三种“拖后腿”的诊断与应对
诊断一:能力问题(想做好,但不会做)
怎么判断:他经常问一些基础问题,在同一个地方反复犯错,看起来很努力但产出质量很差,面对任务时显得很焦虑。
应对方法:“耐心引导,提供方法”
具体做法:私下沟通,用“我们一起看看这个问题”代替“你这里又做错了”。可以分享一些好用的模板、资料或者你的经验,帮他理清思路。关键是帮他思考,而不是替他做事。你的目标是让他能独立完成,而不是让你自己多一份工作。
诊断二:态度问题(会做,但不想做)
怎么判断:他经常拖延,错过截止日期,对工作抱怨很多,看起来无所谓,总能找到各种借口。
应对方法:“划清边界,透明化进度”
具体做法:把分工和时间节点用邮件或共享文档书面化,抄送给相关人。在公开的场合(如周会)沟通进度,只陈述事实:“我的A部分已完成,正在等待B部分的产出。”让问题暴露在阳光下,而不是在私下抱怨。这么做不是为了打小报告,而是为了保护你自己。
诊断三:负荷问题(想做好,但事太多)
怎么判断:他看起来永远很忙,经常加班,同时在处理好几个紧急项目,提到工作时总是面露难色。
应对方法:“向上反馈,寻求资源”
具体做法:向领导汇报时,重点是反映“资源不足”的问题,而不是“某个人不行”。可以说:“老板,目前项目推进有点慢,我观察到XX手头同时有三个紧急项目,我们的人手是不是有点紧张?您看是否可以协调一下优先级?”把问题抛给领导,让他来做资源调配。
从被动忍受到主动解决
所以,现在你明白了。
最高级的职场协作,不是单打独斗,也不是无限度地替别人补位。它是基于专业的判断,理清责任,并用合适的方法去解决问题,最终保证团队目标的达成。
当你学会冷静地分析和解决这些协作难题时,就不再是一个被动的“受害者”,而是一个能主导局面、解决问题的聪明人。